1.周易之说有科学道理吗
《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作为中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典籍之一,它的流传,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虽然人们对它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我们却都时刻感受到它的影响,不仅中国文化高深层次的思维模式、伦理观念、审美意识、价值系统、哲学思想等要素,可以从《周易》里找到自己的根。而且民间文化、风俗习惯、日常言行、生活准则、天文历法,也可以从它那儿寻到自己的源。
它如此深奥古涩,又是那么的神秘莫测,至今仍然散发着诱人的光彩。那么,《周易》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它有什么内容?竟会造成那么浓厚的神秘感?请让我们举起理智的火炬,打开它沉重的大门,迈步跨入这座神秘的殿堂吧!一、《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泉和象征中国人最善于临机决断,以不变应万变,中国哲学认为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那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人们也就的理由相信,人类可以依据自然的变化来预告人类的前景。《周易》一书正是这一文化倾向的最佳的实例。
正因为《周易》有着如此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它就已经被人们看作“圣人之书”人们通过对《周易》的研究,既汲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因素,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易学。年复一年,代复一代,易学研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繁衍出种种流派,《周易》一书也得到了长期流传,而且久盛不衰。
同时,《周易》在民间的流传也更是如火如荼,绵延不绝,它已经成了指导人们生活,规范人类言行的准则,成为人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指南,长期以来,中国的知识界的文化人,往往以《周易》中所体现出来的世界观去认识和解释这个周流多变,而又异彩纷呈的世界,而下层民间,更多的是从“易用”角度,用之卜疑断惑,寻求行动上的引导,所以,每一位中国人,不管你对《周易》抱有何种态度,“科学”也好“迷信”也罢。你都不得不承认,《周易》在中国人中所具有的广泛影响。
它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本书。这样一种大规模的文化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推究和沉思吗?直到今天,《周易》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有人称它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
有人赞其为“宇宙代数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总之《周易》在其卜筮的形式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在它晦涩的言辞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又是中华文明的典型象征,如果以为弄懂了《周易》就会一懂百懂,那当然是毫无根据的,但如果无视其价值,而一味斥之为封建迷信,则恐怕更为愚蠢无知。二、《周易》独具一格的成书结构《周易》难懂,人们视其为天书,这当然与它的历史古老和文字简约有关,同时也与结构不同和所表达思想的高度概括有关,《周易》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古代典籍都是经传分开的,传是对经的解释与发挥,自然不能算是经。
如《春秋》一书大约有一万六千多字的经文,而解释它的有《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被合称《春秋三传》。但易经却不同,把经传都当作经看待!例:六十四卦中 略作说明。
由于《周易》以上的特点,它内容的多义性、表达词语的简约性、思想的深刻性。都为研读者提供了联想、发挥的广阔天地,这也是它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魅力所在。
我只是想老老实实地为《周易》的传播做些通俗的宣传工作,所以不再赘述。如果哪位朋友竟会因此而发生兴趣,将来成为有关方面的专家,那么我肯定是感到十分幸运的。
三、《周易》是占卜书,还是哲学书?了解了周易这后,我们自然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呢,周易本质为卜筮之书,自然不会错,问题在于《周易》书中也确实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一种意见认为周易是纯粹的卜筮书,研究《周易》就是为了弄懂卜筮,进行占卜,也就是为了算卦,就是为了预测前途和吉凶祸福,另一种意见认为,周易实质上是一部哲学书,占卜只是它的躯壳,外壳里面才是它有生命的活的灵魂,研究周易就是为了弄清它的哲学内涵。持前一种意见的,就是所谓的象数派,持后一种意见的就是称为义理派。
象数、义理两派纷纷纭纭,互争短长,其余波流衍,至今犹在,今天我们不想对两派成败得失去枉作评论,我们只希望人们能以更为宽容的心胸、更为理智的精神状态安全观认识它,如果我们不作违心这论的话,我们大概不能不承认,不管是在人类历史上蒙昧初创的远古,还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占卜以它特定的行为,似乎从就没有绝迹过!正如老子所言“人之迷,其曰固久”过去,我们可以堂而皇之地把“迷信”行为归源于人们的愚昧无知,归源于统治者的愚民和欺骗。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面前,这种说法似乎已经是不攻自破了,从更深的层次来观察,人类生活在一个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他们必定有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刻,也有自己的知识、理智无能为力做出正确的判断的棘手之事,每到这各种时刻,个人的自由意志往往无济于事,人们便不得不归。
2.《易经》中有哪些科学道理
易经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有关于“占卜”的专着,也是后世各种中国占卜术的源头;其中的“卦”和“爻”是用来预测吉凶之符号,由每卦的“卦辞”和“爻辞”都会出现元、亨、利、贞和吉和凶、悔和吝等名词这个观点来看,我们说易经原来就是一部占卜实录之专书,实在不为过;只是它所包含的象、术、理亦还用于其它百家学科的启示或理论根据。周易之系辞上传有云:“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此段可证明易经本身即是一部可以用来占卜以趋吉避凶之专书。易经原本就一本占卜实录,而“预测”则是易经的本原:无论研究易学的目的是什么?若不对占卜有所了解并去亲身体验占卜,就很难理解易学之精髓;故中国易学名家尚秉和先生曾说:“欲学易,先明筮(即占卜)”,尚先生五十多岁才开始学易,他的著作皆是中国易学史上的上乘之作,他之所以能在易学上如此迅速的有所造就,与他一开始就从研究占卜着手有很大的关系。
反观当今易学研究之进展如此缓慢,如此鲜有突破性创见,与很多研究者根本不去研究和亲身体验占卜有重要之关系。卜筮(占卜)原本就是“预测学”,但它的理论意义,却已远远超过了预测本身之价值。占卜也可以说是一种“人体科学”或曰“特异功能”,因通过占卜之研究,即可理解其操作规律与宇宙、大脑及特异功能之操作规律是一致的,它非常有助于我们建立起最新的方法论与认识论,而这又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美国国际易经研究会主席,夏威夷哲学系主任成中英教授说:“占卜中包含着丰富的义理和哲学智能,它是古代的预测学,在现代仍有意义……预测也是占卜,是人的需要,也是决策的需要;易经占卜即是预测,也是决策,属于预测决策学范围……”
英国易学专家克巴克特说:“易经……在过去五千年里,千百万东方人用书中的观念来指导他们的决策和追求。男人或女人、皇帝或先知、将军或农夫、富人或穷人,都从书里的实用智能中得到了巨大的帮助。”,但在远古,它并不普及,它仅仅是一本王公大臣用来占卜的圣书”。
用任何一种方法来“定卦”,可说是一种“随机现象”,在古人的心目中,就将这种随机现象所定出之卦看做是“天意”或“神明的预示”。
最近很多人喜欢以“科学”来研究易经,将易经穿上科学的衣裳,而却将易经的传统理论完全抛开,如此一来则易经最宝贵的精华几乎完全丧失。本来科学是带领人们自由地去明白去求新,但如今在科学的最尖端越是越研究就越令人明白,人类所能了解的“人生和宇宙种种现象”之能力是何等的有限,现代科学的一大特征,便是已经理清了我们所不明白的事,可怜的现代科学家们已经被迫站到如同宗教家、哲学家、术数家般的求道者立场了。
有不少学者由于自我心里“抗拒”无知的作祟,便自然生起“强不知以为知”的潜在意识,而贸然地斥拒易经占卜为迷信,其实如果自己完全未曾深入探讨一种学问,便冒昧地指其为迷信,才反为是迷信的最严重者!
的确,科学发展至今并不能预测我们人生与世界的未来更不能解决人生的许多疑问和困难,然而如前述的“超科学”的易经占卜,竟然几千年来就一直在为实用它的人们预测未来并提示如何解决人生的疑问与困难,若说它(即易经占卜)没有很高的准确度与很高的学术价值,又如何能流传数千年并且“热”到今天还不退呢!?又如何能说它是迷信的,不科学的呢?
3.周易八卦有没有科学依据
周易八卦在中国古代是社会各阶层广泛运用的一种文化思想理论体系,政治家、统治者、军事家用其运筹帷幄,治国安邦;民众百姓则将其作为养生、预测祸福、经商盈利的工具。
周易八卦实际运用上水平的高低,差异在于各人对它涵义理解之深浅。大凡精通者,当为贤哲、英雄人物,有通天澈地之能。
几千年以来,八卦图在排列组合严密逻辑性就象数学公理一样不可以更改。人们对于八卦图的解释和理解方面存在着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思想的说明文字。
从古至今八卦图的成因始终是一个谜团,没有人能够拿出有科学依据的事实来解析八卦图完整的起源。
4.八卦周易什么的有科学依据么
当然有!!!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物繁多,大陆学者王黛林已将八卦三重叠完善出512卦,预测准确率明显提高。在中医中,指八卦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
转载请注明出处周易知识网 » 周易八卦有科学道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