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易中卜筮是怎么做的
(1)天地生成之数止于五十,生数止于五,成数止于十。(2)蓍草生一本长百茎分为五十。《史记》:“闻蓍生满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之。”
⑵其用四十有九:五十根蓍草,只用四十九根,其中一根不用,以象太极,也有说四十九根象太极者,前者为胜。
⑶两:两仪。指天地或阴阳。此是说把四十九策分为二,象征太极生两仪。
⑷挂一以象三:依宋人说从右手蓍策中任取一根置于左手无名指与小指之间,象征“三才”。挂一。从右手蓍策中任取一根。“一”,象征三才中人。三,三才。
⑸揲:取,数。此是说将左右手之策以四根为一组而数之,象征有“四时”。
⑹奇:余,在分完左右手之后,每只手中策数必有余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此就是奇。?A:勒。将蓍草勒于指间。译文中蓍草之“挂”法与“?A”法皆据宋人这说。闰:闰月。
⑺五岁:五年。一挂两揲两?A为五,故为“五岁”。再:两。此句是说一变之中,有两次归奇于?A,故象两次闰月在五年之中。
⑻挂:一本作(卦),二者通,此指布卦之一爻。
⑼策:古人称蓍草根数为“策”,一根蓍草为一策。《乾》卦六爻,每一爻经十八变之后,皆得36策,故六爻之策为:36*6=216(策)。同样《坤》六爻,每一爻经十八变皆得24策,故六爻之策为24*6=144,《乾》《坤》两卦策数相加,即:216+144=360,360正与一年三百六十天数相当,故曰“当期之日”。
⑽二篇之策:指《周易》共上下两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所有的策数。其中阳爻为一百九十二,阴爻为一百九十二。
若阳爻为老阳,阴爻为老阴,则:
36*192=6912
24*192=4608
所以:4608+6912=11520(策)
若阳爻为少阳,阴爻为少阴,则:
32*192=6144
28*192=5376
所以:6144+5376=11520(策)
故“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系辞》作者认为“二篇策数”正与万物之数相当。
⑾四营:四求。指一爻生成须经过四次演算才得出:(一)分二,(二)挂一,(三)揲四,(四)归奇于?A,共为“四营”。十有八变而成卦:四营称“一变”,三变成一爻,《周易》一卦六爻,故6*3变=18变。
2.初学者学习六爻 应该从那本书入手
《增删卜易》和《卜筮正宗》确实是非常好的教材,书中由浅入深,能比较快来的提升学习进步的速度。初学者学习六爻时,最好先把《增删卜易》和《卜筮正宗》都看一两遍,找出你看不懂的源,不理解的。重点不理解的知识要做好笔记,慢慢思考,然后对比,这时你就能非常好的理解两本书区别的所在了。这两本书的知识面,深浅面有比较好的互补性。看来你是找对了学习入门的捷径了,哈哈。
好多易学爱好者都是从这两书中受到了非常大的启蒙,预测功力得2113到了很大的提高!!!
经过很多同行的经历,同时研读分头并进此两书,出头思考它们的难度及易点,并驾齐看,这样才好领悟理解书中的真义。当然了,你可以先一本的一本的看,只是只怕你看了这本,又容易忘记了那本了。因为两书中是分章分节的5261进行的,是分化分开分细了的,你只有用易学之理——易者变也,以变化之道——以自己快速总结——结合——联合起这些“静”道的知识,4102让他们一起“动”在你的脑海中,连成一条线,则一通百通也。..
当然了,有空的同时也可以参考看其它的易学书籍,如邵老师的《周易与预测学讲义》等学习资料。总之广取精华,多加比较,重实践——精理论,必能登堂入室!!1653!
这样你就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