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易全书的内容简介
《周易》本是一部古老的筮占之书,汉时被奉为儒家经典,倍受历代学人的重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种种坎坷,或褒或贬,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势和方法上,好像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它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长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之过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从《周易》中您能学到不单单是易学,而是更加深刻的世界。
2.周易全书的目录
第一编《周易》译注
第一章周易
上经
下经
第二章传文
文言传
第三章彖辞传
彖辞上传
彖辞下传
第四章象辞传
象辞上传
象辞下传
第五章系辞传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第二编《周易》解读
第一章《易经》概述
《周易》的定名
《易经》的基本观念——象、数、辞、义
象辞之间的关系
《易经》的注释和流传
第二章《易经》解读
上经解读
下经解读
第三章《易传》概述
先秦关于《周易》的解说
《易传》的形成和篇目
《易传》的象数体例
《易传》的义理内涵
第四章《易传》解读
系辞解读
系辞传上解读
系辞传下解读
说卦传解读
序卦传解读
杂卦传解读
第五章《周易》典籍图释
宋·刘牧《易数钩隐图》
宋·朱震《汉上易传·卦图》
宋·朱熹《周易本义》
宋·朱熹《易学启蒙》
宋·林至《易裨传》
宋·税与权《易学启蒙小传》
宋·朱元升《三易备遗》
元·张理《易象图说内篇》
元·张理《大易象数钩深图》
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
清·李光地《周易折中》
清·江永《河洛精蕴》
第三编《周易》研究及其发展史
第一章易学概述
易学与经学
易学中的两大流派和演变
研究历代易学的意义
第二章两汉易学
汉易与今古文经学
汉易的主要特征
孟喜与京房的易学
易纬
关于焦氏易林
郑玄易学
荀爽、虞翻易学
王肃易学
第三章晋唐易学
易学与玄学
王弼易学
韩康伯易学
关于郑王之争
孔颖达与唐代易学
崔憬易说
第四章两宋易学
……
《周易全书》第二册
《周易全书》第三册
《周易全书》第四册
3.周易全书的前言
《周易》是先秦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关于人类思想和宇宙本质规律的学问,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以及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五经”之首的《周易》,乃儒门定国安邦的宝贵经典。它哺育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明君忠臣,良将贤相。
唐代名相虞世南(558~638年),唐太宗的重臣,弘文馆学士,博学多才,善于谋略。史载“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虞世南又是位深通易理的政治家,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历代将相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一句名言:“不知《易》,不可为将相。”对《周易》的思想文化价值评价极高。此话出自一位名臣之口,确有千钧之力。
古人言:“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在皇家《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编列中,《易经》均居首位。《易经》是什么?占卜者说它是占筮书,气象学家说它是天文气象书,农人说它是农事书,历史学者说它是历史哲学书,而文学思想家说它是一部文字优美、结构严谨的人文书。真是众说纷纭,各言其是。
关于《周易》的作者和成书时间,旧传伏羲始画先天八卦,“文王拘而演《周易》”(《史记》司马迁语),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周易》乃周文王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认为《周易》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商周之际的一批巫官、史官和卜官,参照世代相传、不断积累的占筮资料和社会生活经验,逐步整理加工而成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周易》帛书,就与现存的《周易》不尽相同,就是一个例证。但是,把《周易》定为商周之际成书,是没有争议的。
《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两个部分。
《易经》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里有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个部分。它不仅讲占筮、预见吉凶成败,而且涉及古代的历史事件、战争情况、生产经验、商业贸易、婚姻习俗、宗教祭祀、民间歌谣等广泛内容,从而具有相当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蕴藏着古代占筮、宗教、神话、艺术、文学、科学、哲学、史学等诸方面的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它通过一种特殊的图像符号系统和文字解释系统,来表达独特的朴素的辩证思维方法——阴阳互补方法。
《易传》主要是对《易经》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进行新的阐发,以揭示六十四卦的内在根据与联系,包括《彖辞传》上下、《象辞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十篇。《易传》将《易经》中的“”、“”两个符号代之以“阴”、“阳”一对范畴,将经验的具体转化为哲学的抽象,更明确地阐发了阴阳互补方法的内涵与实质。
《周易》是一部无字天书。《易》是先民的一种科学,一种符号逻辑。它阐释了宇宙生命、个人生命的作用,是叙述宇宙中日、月运行的一个大法则。
《周易》被称为宇宙代数学,智慧中的智慧,对中国的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伦理、宗教以及天文、数学、医学等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易经》说的是宇宙社会、人事最高的道理。
易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传统的主流文化。从伏羲到黄帝再到文王以及孔子以来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易学直接反映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之神奇奥妙,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我们研究《周易》的态度,应该是“继承”和“创新”。继承《周易》丰富的文化遗产,必须把它与新的东西融合,赋予它原来所没有的新东西。
《周易全书:插图版》在解译《周易》原文的基础上,探索其发展、演变、研究的轨迹,并与现代科技发展、经济管理、日常生活、为人处世密切结合,图文并茂,力争奉献给读者一套科学、实用、全面的《周易》解读范本。
4.周易全书 是什么类型的书 有什么用处
《周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哲学著作,保存了古人丰富的朴素辩证法观点。
从一阴一阳之谓道出发,在肯定事物运动变化永无穷尽的基础上,猜测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变成它的反面,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和“天地革即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等哲学命题。认为事物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由矛盾趋于调和及不断往复的过程。
其作者至今尚无定论,相关为伏羲画八卦而周文王发展为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周易》在古代也是一部巫卜之书。
《周易》在中国古代2000多年一直被认为是群经之首,被儒道等学派视为经典,书中提出的形而上学宇宙观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思维方式,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无不是以《周易》的基本理论为基石的。
5.周易全书的介绍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6.周易全书、周易集解、周易全解、周易本义等是什么意思
周易大全,是周易整本书的内容,以及周易的相关东西;周易通解是把周易从头到尾解释一遍;周易正义是前人理解周易有错误,自己给改正过来,上面既有别人的观点,也有自己的观点这种书估计是学术性的;周易大传,是对周易的起源、发展等做的解释;周易正宗也是对周易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是学术性的;周易经传,经传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内容,经是周易的文字,后边的传,是对经的解释、补充和引申,这个学术性也很大;周易精解,是对周易的解释,不多说;周易校注,是对周易的学术性补正,是对周易在理解方面的一遍一遍的更正,探讨;六十四卦经解,是对六十四卦卦象由来、产生、解释、用途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