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易经》中听到什么三季人,什么是三季人
庄子说:“夏虫不与冰语”。这句话与三季人其实是一样的。
三季人的典故来自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
孔子一个学生在一个客栈里于一个人发生了争执,争一年有几季。孔子学生自然说是四季,而对方非咬住说三季。并且说谁错了谁就给对方磕头。这个时候他们正好遇到了孔子,孔子说是三季。于是孔子的学生只好磕了三个头。回到家中学生依然不解,问孔子为何三季?孔子答曰:是人都知道是四季,而他浑身绿色,其实并非人类,是个蚱蜢。蚱蜢怎么会有冬季呢?它既是活不过冬季,自然只有三季。你又何必跟它计较呢?吃点亏又何妨?
人生当中会遇到很多三季人,何必总是要争得面红耳赤?其实毫无意义。因为并非一个世界的人,又如何会有个对错?
2.医古文周易三则简体
《周易》三则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为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3.周易3才是什么
三才:天、地、人。《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而两之。”《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才:指天、地、人。《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通而成卦”。大意是构成天、地、人的都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兼三才而两之”成卦,即这个意思。
4.易经三易是什么意思 易经的智慧
《易经》被称为: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其中的智慧可想而知,人们常说,易有三易,易经包括了:夏朝时期的《连山易》,商朝时期的《归藏易》,周朝时期的《周易》。前两者保存较少,现在我们说的易经主要也是指周易了。“三易”也指:简易、变易、不易。
就三易而言,智慧也是很博大的:
简易:简易平易,天地自然的法则规律是简朴平易的,大道至简。就好像我常说的最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最高深的。简易的思想也是把事物规律化繁为简的思想。
变易:万事万物随时都处在交互变化之中,从哲学上来讲就是“绝对运动”,但是这种变化也是有法则,可循的,不是乱变的。
不易:可以理解为事物处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中,然而这种变化却出自其中不变的规律、法则等。变易出自不易,至为简易。也可以粗浅的理解为做事情之类的都有不容易的一个方面。
总体而言,有变就有常,变化是现象,背后一定有不变 的规律。加入阴阳的思想,有变就有不变,有不变就一定有变。事物是相对的。过去是不变的,未来是充满变化的,最要紧的是将来,现在是过去和未来的链接点。看变,要掌握不变的法则规律,白昼黑夜虽然每天变化更替,四季交替运转,虽然在变但是周而复始。是不变的。
在阴阳中,阴属不易,属常是本体,变化少,或者不变;阳是变易,非常,是可以看成是现象,是万变。在自然现象里春夏阳盛,变化大。秋冬阴盛,变化少。
阴阳从太极里面演化,太极是有所变有所不变的,任何事物也是这样,就如同人,把人看作一个太极,那么分出阴阳,人自身亦善亦恶,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阴阳转换,大善之人可能也会从恶人。大恶之人也会行善。所以有人说人求圆满是和自己过不去。
易经也叫变经,变中有不变,不变中也含着变。二者同时存在,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对立统一。有句大家都熟知的话:以不变应万变。其实这句话蕴含了很高深的智慧。
5.《易经的问卜用语有哪些
《易经》卦爻辞对吉凶下的断语可分为 九个等次,按顺序依次为吉、亨、利、无咎、悔、吝、厉、咎、凶。
吉凶是《易经》占卜 中好与不好最基本的断语。“吉”是吉祥。
“亨”是畅通、顺利。“利”是有益,适宜。
介乎吉凶之间的是“无咎”,咎是过错, 无咎是没有过错,平平常常,没有咎害。 “悔”与“吝”是“小疵”,都是小偏失、小凶害。
但两者发展方向不同。“悔”是有过 失而悔恨,能接受教训,可走向“无咎”,在 吉凶程度上相当于忧悔。
“吝”是羞辱,虽然 不是凶,但不知羞辱会走向咎害,在吉凶程 度上相当于吝难。“厉”是危险,但吉凶未定,按卦爻辞的 指示去做会化险为夷,反之则会由厉而致 凶,在吉凶程度上相当于危厉。
“咎”是出了过失,要承担责任,比凶的 后果要好一些,但灾害免不了,在吉凶程度 上相当于咎灾。“凶”是凶恶,凶险,是最坏的结果。
但《易经》卦辞中的吉、凶等预测未来 结果的判断,大多是有条件的。只有注意到 所限定的条件,才能得出正确的断语。
6.易经三十三卦求解
天山遁卦的六二、九三爻为变爻,变天水讼卦。
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 恒就是长久的意思,万物都不能长久的居于其外而不变化,所以接着是遁卦 明哲保身 转进有序 33、遁卦天山遁 《遁》(下艮上乾) 第三十三 当位有应随时行,天下有山遁而亨; 退避三舍有凶险,自缚手足乱折腾。
优柔寡断必生祸,奉公克己霸业成; 嘉遁贞吉志向正,果断决策兴门庭。 【原文】 遁:亨。
小利贞。 【译文】遁卦象征避时隐退之意,天下正值隐遁之时,阴渐长而阳渐衰,君子者当匿迹避时,奉身隐退而后能得亨通。
而小人者应谨守正道,不宜妄动以害阳刚君子。 卦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艮,艮为山;天高于上,山止于地,有遁止不进的象征。
又二阴爻生于下,阴渐长,有小人渐盛、君子退而避之的现象。六月之卦。
正是贤人君子摆脱桎梏,避免灾害,挂冠悬笏,退隐山林的理想境界。所以卦名曰遁。
君子处当遁之时,身退则道亨。小,指二阴。
小利贞,小人当道,利于贞正自守。 遁卦在十二消息卦上为六月为未时,阴长阳消,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遁的字意是退,是主动躲避。当阴盛之时,势须退避,否则其祸有不可胜言之害,因此称曰“遁亨”。
阴长而君子外于时也。隐其道,逃其情,从而正之,而后乃亨。
内卦为“艮”,艮为山为止,求人事为阻隔、进退不决,止住,不见。上卦为“乾”,乾为天,求人事为刚健勇武、果决。
2、3、4互卦为“巽”,巽为风,求人事为柔和、不定、利市三倍、进退不果。 3、4、5互卦为“乾”,乾求名为“宜随内任”。
【原文】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 《彖辞》说:“遁”、“亨”,即是退隐则通泰的意思。九五阳爻为刚,居外卦而处中位,六二阴爻为柔,居内卦而处中位,像小人盘踞于内,志得意满;君子退隐于外,明哲保身,这是时势造成的局面。
君子退隐守贞,有利于自身,而无利于国事。小人之势渐浸增长,当此时君子及时退隐,意义是重大的。
【原文】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艮,艮为山,天下有山,天高山远,是遁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不用以恶报恶的方法对付小人,而是采取严厉的态度,挂冠悬笏,自甘退隐,远离小人。
凡卦皆合上下卦德以立名,上“乾”为健下“艮”为止,上下皆无退义。然而“遁”的原因,是由于“乾”与“艮”在先后天卦象上皆居在西北方位。
西北方位是幽潜无用之地,谓之为“冥”。冥的意思是明藏,故称谓“遁”。
天下有山,阴长之象。《遁卦》告诫我们,当我们处于不利时,切勿盲目行动。
我们应该权衡轻重,韬光养晦,以退为进,保存实力,总结经验,待机而出。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小利小惠所诱惑,因小失大。
有一首诗形容农夫插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然而,很多人为了功名富贵,总是不顾一切地向前争取,却不知道前面有可能是悬崖,跌下去会粉身碎骨;或者有可能是一面墙,撞上去会鼻青脸肿。如果此时懂得以退为进,转个弯儿,绕个道儿,或许会有更加宽广的空间。
战国时期田忌同齐王赛马,田忌听从孙膑的建议,一开始就以劣等马出赛,齐王以为这是田忌屡战屡败、破罐破摔的表现,不免骄傲起来,依然按上等马、中等马、劣等马的老套路出马,尽管他大胜了第一场,却连输了后面两场。暂时的胜利往往会蒙蔽人的眼睛,使之对事实背后的危险浑然不觉,这样也就丧失了最佳的挽救时机。
“退一步海阔天空”、“放长线钓大鱼”等古训,都体现出以退为进的大智慧。那么,如何才能运用这种智慧呢?首先,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退”与“进”、“失”与“得”之间的辩证关系。
“退”并不是无原则地忍让败退;“进”也不是不假思索地急躁冒进。我们一定要牢记:“退”应该有底线,“进”也要有节制。
至于“底线”和“节制”则需要我们根据事情的不同加以灵活地判断和处理。在退却的过程中抓住良机,果断出手,绝不能拖泥带水,优柔寡断。
因此,以退为进的策略是因时而异、随势而动的。 二爻变,以本卦二变辞占,且以上爻为主; 也就是说解卦主要用天山遁卦的六二和九三解卦,且以九三为主 【原文】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译文】六二柔顺中正,身处下卦艮止之中,上应九五之尊,犹如心系君王,担有责任,而不能言逃避退隐的君子,所以有以中正柔顺的本性,与坚贞不变的心,紧系君臣的情义,而难以解脱之象。
六二,阴爻阴位得正,在下卦中位,又与九五阴阳相应,象徵中正,洁身自爱,柔顺的追随九五。意志坚定,就像用黄牛的皮革捆缚,不会解脱。
黄是中色,牛性情柔顺,故曰“执之用黄牛之革”;巽反兑,兑为说(脱),故巽为“莫之胜说”。六二,被(权利场)捆住,就像被黄牛皮做的绳索捆绑住一样,不能够挣脱出来,也就是做大太强想退避也退避不得。
这种状况怎么样没说,联系卦辞和其它爻意可以明白,这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