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古文中安字有几种解释
(1) (会意。从“宀”,和从“女”合起来的意思是有了房子里有家眷,妇孺,妇孺泛指老少。本义:安稳,安定)
安,定也。――《尔雅》
安,静也。从女在宀下。——东汉·许慎《说文》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唐·令狐德棻《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北宋·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袁)可立筹划镇定之,民得安堵。――中国台北 梁秉锟《莱阳县志》卷25P2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
⒈平静,稳定:平~ 。 ~定团结。
⒉使平静,使稳定:~慰。~民。
尔雅
⒊处理,放置,装设:~排。~置。~装。~机器人。
⒋存着,怀着:~心赖账。
⒌治理:治~。~天下。
⒍疑问词。哪里?怎么:而今~在?~能见死不救?
2.官方文献中安字在汉代怎么写
汉代官方用的文字为:小篆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 (周) (秦) (汉)(魏晋)草书
甲骨文(宀,新房)(女,新娘),造字本义: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兴宅、娶亲,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事件,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顺利兴宅、娶亲,便能安居乐业,挫于兴宅、娶亲,则焦虑恐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女”写成。古人称娶亲成家、宁神度日为“安”,称衣食充足而娱乐养心为“宁”(宁)* 。“安” 是“宁”的基础,“宁”是“安”的高级境界。
3.官方文献中安字在汉代怎么写
汉代官方用的文字为:小篆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 (周) (秦) (汉)(魏晋)草书 甲骨文(宀,新房)(女,新娘),造字本义: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兴宅、娶亲,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事件,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顺利兴宅、娶亲,便能安居乐业,挫于兴宅、娶亲,则焦虑恐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隶书将篆文的“女”写成。古人称娶亲成家、宁神度日为“安”,称衣食充足而娱乐养心为“宁”(宁)* 。
“安” 是“宁”的基础,“宁”是“安”的高级境界。
4.解释周易"天行健"全段译文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意即天空最主要就是云行雨施,云雨要不停地运行,空气流通,万物才能顺利运转。天行健,就是天空要持久地,刚毅地运行。要做一个君子,就应该像天空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即:大地的形势顺应无比,君子由此领悟,要厚植自己的道德来包容众人。载物”的“物”是指“众人”而言。大地无所不承载,而君子在坤卦有如宰相,辅佐君王以照顾百姓。又如母亲,对子女充分包容。
3,“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巽卦)意即风跟随着风,刮过山川,深入窗隙门缝,不留空白又不停息,深入又坚持,这就是巽卦的精神啊。君子申明政令方案以后,还要以深入事情的本质、坚持不懈的精神执行和做事。
4,“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震卦)意即面对人生一波接一波的震动和危机的考验,不是盲目害怕,而是要戒慎恐惧、省心修己,在接受考验过程中积累足够的应急经验和智慧,才可能逐渐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乃至承担大任的大事业继承者。
5,“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谋始”(坎卦)意即有德行的人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为人,要有底线。做事不要轻易放弃,要有始有终。
6,“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离卦)意即有德行的人要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明辨是非,求同存异,团结可以团结的人以做成事业。
7,“步泽履,君子以辨民安志”(兑卦)意即有德行的人能以悦民之道引导大众前进,大众将不顾劳累而追随,以悦民之道引导大众冒险,大众也会不顾生死而赴之。悦民之道的伟大作用就在于大众因此而劝勉奋进,共济时艰。
8,“艮山谦,君子以裒(pou)多益寡”(艮卦)意即有德行的人,要懂得谦虚,才能懂得真正的知识,多多受益。不自以为是才能进步。这是待人接物应持的态度。
扩展资料
《周易》中,还有几个六画卦中含有三画卦乾,但《易传》并没有以“健”来解释它,如《履》、《否》、《遁》、《大壮》、《姤》等。不过《否》之《彖传》曰:“内柔而外刚。”《大壮》之《彖传》曰:“刚以动。”《姤》之《彖传》曰:“柔遇刚。”均是用“刚”字来解释乾卦,说明“刚”也是乾卦的主要品格。
这个句子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象传,分为大象、小象。大象是解释卦象立义的,小象是解释六爻辞的。这个句子,分别出自乾坤两卦的“大象”。(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914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在同方部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